3.3.4 地震剖面層序標定與識別
層序是指一套相對整合的、成因上有聯系的、以不整合或與之可對比的整合的地層單元。
盆地中層序地層格架建立的分析思路如下。
1.分析盆地的構造發育階段——構造分析是劃分一級層序和二級層序的重要手段。
2.分析地震剖面反射特征。主要地震識別標志:地震的反射終止類型及地震波的關系。終止類型有削截、頂超、上超、下超4種。觀察地震波的協調與不協調關系,辨別對應地質上地層整合與不整合接觸(圖3-13)。
(1)削蝕(削截、侵蝕):層序的頂部反射終止,既可以是下伏傾斜地層的頂部與上覆水平地層間的反射終止,也可以是水平地層的頂部與上覆地層沉積初期侵蝕河床底面間的終止。它代表一種侵蝕作用,說明在下伏地層沉積之后,經過強烈的構造運動或者強烈的切割侵蝕。
圖3-13 層序內部地震反射終端模式
(2)頂超:下伏原始傾斜層序的頂部與由無沉積作用的上界面形成的終止觀象。它通常以很小的角度,逐步收斂于上覆層底面反射上。這種現象在地質上代表一種時間不長的、與沉積作用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過路沖蝕現象。頂超與削蝕的區別在于它只出現在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積的頂積層發育地區。頂超與削蝕屬地層與層序上界面的關系。
(3)上超:層序的底部逆原始傾斜面逐層終止。它表示在水域不斷擴大情況下逐層超覆的沉積現象。根據距離物源遠近,上超又可以區分為近端上超和遠端上超。靠近物源稱近端上超,遠離物源稱遠端上超。只有當盆地比較小而物源供應充分時,沉積物才可能越過凹陷中心而到達彼岸,形成遠端上超。
(4)下超:層序的底部順原始傾斜面向下傾方向終止。下超表示一股攜帶沉積物的水流在一定方向上引力的前積作用。